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

荷塘清韻.......洪淑如


攝影:鄭貞妹 圖文:洪淑如


沒有盡責,整整四個月了,尤其大家為畫會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,我獨自逍遙美國,在此向各位說聲【對不起】,說句:【素花,辛苦你了。】


這個時段,素花忙裡忙外,現在又要到日本展出,理當讓她休息,就由我來串門子吧!


這半年來,我一直在思索、在醞釀如何去寫生,不管是花鳥是山水,但是自己的寫生能力實在太差了,素花的功力夠,我曾經建議她開個類似的專欄,可是她實在太忙了,一直沒有認真去進行。


就因我的寫生功力太差,所以每次回來之後,我總是先仔細欣賞大家的畫作,然後再抽空對著照片重畫一遍,也因如此累積了一些照片的翻版……寫生稿,現在就趁素花正忙的時候補補空檔,我就以照片與畫作同時呈現,希望對新進的學員有所幫助,期盼高手們提供意見。


 



荷塘清韻


 


昨天,趁著與貞妹見面,帶著畫具,提早到植物園似機而動。


時序雖然已是酷暑盛夏,植物園還是賞荷、照荷、畫荷的好地方,荷花池一向是植物園的要角,所以當我到達時,荷花的愛好者早就以大砲、畫紙侍候。


我拎著畫具,選一塊陰涼,面對著爭奇鬥豔的荷塘。


隨後,我決定了這個角落,就以綻放的紅荷、待開的花苞為主角,以三片姿態不同的荷葉為配角,主意既定,先以鉛筆打稿,直到夠圖覺得可以,才以墨筆正式勾勒。


中途飛來一隻麻雀,就停在高高的蓮蓬頭上,因此我把它當遠景看待,畫成之後,覺得右下角出空太多,補上一片待開的荷葉,然後開始以濃淡墨補上光影。


回家後稍稍修飾,雖然用筆不夠豪放,構圖也稍拘謹,但是還見淡雅古典,更是生平第一次想留下來的寫生稿,因此就以此當作這個專集的開場白。


 


附註:昨天不知道哪種原因,我的相機沒了功能,忙了半天,竟然沒有影像,還好貞妹幫了大忙,她來時,時間稍晚,所以荷葉、荷花與我勾勒的不太一樣,但是差距不很大。


 




 



 






 



 


 


 


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

請進入涂璨琳教授官方網站--濡墨堂藝術網參觀

這是涂老師專屬網站,網站內登有老師最新作品及在藝壇藝術動態情形,精彩詳實的報導了老師藝術生涯成就,作為涂老師的學生、學徒們請常進去參觀  (素花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網址:www.ttl.rumotan.com.tw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


 



 


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

敬邀參觀「買得起藝術博覽會」---張素花

百年來首屆台灣「買得起藝術博覽會」由上古藝術經紀公司籌辦,7月20日正式登場。

買得起藝術博覽會除了要為藝術家創造一個發表的舞台,也要打破大家認為藝術品高不可攀的觀念,這股大眾化藝術風潮十年前出現於英國,接著在許多城市蔓延開來,從巴黎到紐約,從雪梨到新加坡,都辦過買得起藝術博覽會。



但是所謂買得起不代表價格低廉,每個藝術家還是有自己的行情,買不買得起取決於個人的消費能力,但是這場博覽會希望創造藝術品的親近性,讓一般人也能體驗收藏的樂趣。



 


因上古藝術的一再邀請,懷著質疑的心姑且拿幾張畫去試一試,昨日佈展後一進會場即有如進入藝術叢林之感覺。有西畫、國畫、雕塑、、、是藝術的總匯,所以不是一般單一類的展示,在這裡面中西畫各具所長,進來參觀會有品嚐藝術饗宴的享受,尤其是開放參觀到夜間930分,夏日午後下班來逛逛,更有逛藝術夜市滋味的享受








展覽日期由7月21日置月26日,地點在台北市敦化北路167號B1宏國大樓,


要入場參觀可至入口服務台登記是D20-3張素花朋友即可免費入場。











我是屬於這區的展示



聯合報記者正在採訪我和我的展示作品:






 



 


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

中華九九書畫會代表們美加之行程花絮( 二 )----張素花摘記

在旅遊景點要邀集大家合照真有點難,一下車各自拍個人照去了,等好不容易集合了,又大家都搶著把相機交給幫忙拍照的領隊,10幾個相機都要拍,因此輪到我的相機時,拍出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,只好將就了,如有覺得有較好的相片,可傳給我來更換無限感激。


從紐約去水牛城要搭國內飛機



每人一只酒杯也祇不過是倒一點品嚐一下。









餐巾摺成船長帽!好酷的小帥哥!


被我們的會友們學會了,讓瓊玩戴看看‧‧‧


理事長也戴上拍照留念。



走出酒家的表情好奇怪?好像作錯了什麼!



波士頓吃龍蝦餐每人一隻,看到那麼大的龍蝦,不知怎麼吃‧‧‧



先抓起來玩拍拍照!



 



好像我的比較大!



 



911爆炸的雙子星世貿大廈廢墟,將保留作博物館,右方是新蓋的世貿大廈。



旅遊結束,展覽也屆期了,又回到展場---文建會駐紐約經濟文化中心



拆展打包好準備回國了。



離情依依拉了丁主任到門口合照留念。



遊覽行程景點不少,部落格篇幅有限無法詳盡登錄,只有摘錄部份花絮,如有不盡處及精彩者,請傳給我補登上。


 


 



 


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

身在泰北-割稻插秧 胡曉英

 


     剛到滿堂,帶一個四十多人的班級,志發應該算很早認識,並且記得名字的學生,因為他跟我的吉他老師富元,兩人同住在教會裡,一起幫忙蓋學生中心。


    可是知道志發是「農夫」,那已是開學三個月後的事情了。原來志發的爸媽是農夫,跟地主租了一塊田,種了稻子,所以志發一得空,就得到田裡巡巡。


    從小生長在都市裡的我,想趁此機會好好認識這些餵飽我們的植物,但是開口時已過了稻子開花的時候,志發說:「十一月下旬我們要割稻,我請約伯來接妳。」


    十一月二十日,早上八點不到,約伯就在餐廳門口等了。經由滿堂村的市場,騎向亞洲公路,然後越過亞洲公路,在田邊的小路間穿梭騎了十多分鐘,才看到已在田裡忙碌的志發和他的父母,還有許多前來幫忙的人。


    我把自己定位為「前來幫忙」的人,跳下機車,就和約伯一起跨進田裡。太陽很大,田裡沒有水,收割已近尾聲,我們借了兩把鐮刀,約伯一邊示範,我就一邊有樣學樣的幫忙割起稻來。大概是動作過於粗魯,志發在一旁叮嚀:「老師,小心鐮刀!稻子拿小把一點,別割傷手、腳。」割了十分鐘吧,我覺得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來。


    理論上這兒的氣候,一年可以兩穫,可是志發說地主只准他們一年種一次,所以要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八、十九日才可以再插秧。


    割稻,我是一個人偷偷的去,後來有老師聽說了,又麻煩約伯載了一趟;插秧,定好日子後,我就約了陳老師和妹妹蔡老師一同前往。


    出門前,口罩、安全帽全副武裝,看起來真像準備搶劫!口罩只有兩個,陳老師就把一條紅花手帕圍在嘴邊,加上紅上衣,我們笑她是個賣玉蘭花的婦人,大家嘻嘻哈哈的出門。


路上都是爛泥,摩托很快就陷進前人的車道中,所以志發、富元和有賢下來推車,我們則狼狽得脫下鞋子走路。還沒到田邊,已經滿腳爛泥「撩落」去了,本來打算只在岸邊照照相的我們,乾脆一不做,二不休的親自下田。


我們先去秧田,田裡水很多,三個人手牽手往前移動,一腳踩下去,可以感覺到軟軟的泥巴往旁邊移動,一步一步,真是舉步維艱。秧田裡,黃綠黃綠的秧苗,看起來一叢一叢嫩嫩的,沒想到就像牛筋草,怎麼使勁也拔不起來。


「真正的」農人在旁低著頭笑,志發告訴他們,這些人是「台灣來的老師」,他們趕緊熱誠的拔了幾叢秧苗給我們,說是抓著秧苗,這樣照相才好看。


有人把秧苗的頂端割掉,然後再分成一把一把的往田裡各個角落丟,其他彎著腰的農夫,就隨手撿起一把,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插進田裡。


我們學著插了半排,就站回田埂當個旁觀者,其實,是想看看他們有沒有把我們種的拔起來重插。不錯,雖然我們插得不太直,但他們還是包容我們,留下了那些作品。


滿腳污泥的我們,直接到教會洗腳、洗摩托,弄得乾乾淨淨的回校,進餐廳時有人問:「掰乃?」(去哪兒)我就很驕傲的回答:「我們去插秧回來啦!」


志發說去年秧苗不夠,今年秧田裡的苗卻又剩下太多;富元拿了一些回來,幫我找了一個花盆種下,期待十一月的時候,我的陽台也能有纍纍的結實可以收割!